铁柱妹妹
我也要请教下浪子哥,除了食疗现在哪里能买到好的药材啊,北京中医医院三甲中医院的药材都没眼看,开个生牡蛎直接生蚝壳打碎了收我60,我60块钱去买2斤生蚝吃不行吗,真是一言难尽,黄芪像树根,感觉层层造假, ...
建议老哥放弃品质追求,哪家便宜就买哪家吧,因为一是好药材不懂就不好买到真的好药,二是10块钱一副的普通药全换成高品,可能就要100多块一天了。
买好药材这个小狼确实很难帮到您,因为现在中药材的加工链条太多,对中药材本身没有经验了解不够的老哥,去哪都很难买到好的,即便是去了中药材市场批发商愿意零售,大家也没有那个能力分辨出好坏。
就以您说的,黄芪像树根,那它确实本来就是根,黄芪的来源可以是蒙古黄芪的根,也可以是膜荚黄芪的根,这都是法律允许的。
品种不一样可能看到的成品就不一样,蒙古黄芪的根一般是类似光棍一样一条,切出来的黄芪片就圆整一些大一些,切面看着比较整齐,菊花心致密。
膜荚黄芪的侧根就是须比较多,切出来的片就一圈破一点,切面也是菊花心显得稀疏。
但是这个表现不能就说明哪个好一些,外观上老百姓普遍都比较喜欢大、干净、整齐的,觉得蒙古黄芪的就好,膜荚黄芪大小不一致一堆就烂,市场也利用这点,大家去药房看到的包装精美的黄芪片都是大而整齐的,医院药房开汤剂抓的黄芪不仅小,有可能还有掉皮的、碎掉的。
但其实不能单纯就靠外观决定好坏,这是要看有效成分含量的,光看表面大家都分不清到底是植物特征就这样“破烂”,还是确实药材不好,所以这个小狼没看到您说的医院开的黄芪什么样就不好说,但确实医院是招标的,原则是哪家价格便宜就哪家,质量基本都是处于合格但不优秀。
再有就是我们有很多中药材是需要炮制之后使用的,那如果是炙黄芪,用蜂蜜炙过,就显的蜡黄一些陈旧一些,和现切的黄芪比起来就是丑,但不代表它的效果就不行。
而且,决定外观的除了要黄芪本身的质量,也还要考虑蜂蜜的颜色质量,炮制的时候炙法水平如何,炙得好就像包浆黄芪,炙得不好包浆稀稀拉拉就更丑。
还有采收也会影响黄芪的外观,这点不种药、不在这个行业就更是无从了解。
黄芪一般都是三年以上药效成分达标才开始在秋天挖,但又不能超过五年,年限高了过度老化会导致加工困难和储存问题(所以什么多少多少年灵药都只是针对极少的那几种药材,大部分是骗子在忽悠。)
可是基于一些很复杂的因素,就有那么一些黄芪它是春天采收的,春天采收的黄芪就水痕多,断面浅,这就又导致外观不一样,但大家不懂也判断不出来哪个好。
像黄芪这样的植物药是最复杂的,相对来讲老哥您说的牡蛎壳还简单一些,看着像生蚝壳没问题,本质来说差异不大,都是一类,但现在一般用的都是“煅牡蛎”,壳本身就发灰白色。
打碎之后观察一下有没有层纹,有层纹说明没问题,牡蛎壳就是要连膜带壳不少部件;
再看粉末多不多,粉末不多说明没问题,粉末多了可能就有可能是有其他贝类混入了,也可能是药师操作不行打太碎;
再看颜色黑不黑,黄不黄,有没有浮灰,黑就说明煅烧过头了,黄就说明没洗干净有杂志,浮灰就说明有杂志还没锻干净。
但以上像这些,怎么看黄芪长得好不好、是不是自然特征,牡蛎碎到什么程度为佳、灰白是多灰白、浮灰是多浮算杂质,这些,都需要学习和经验,所以小狼个人觉得,可能很难靠非专业水平买到好药。
所以,小狼个人建议,60分和90分的药材,老哥您如果真的很介意就要90分,就需要花些时间去学习一下中药材专业知识,不然真的很难靠说就帮到您。
而在您学会之前,小狼就是开头的建议,哪家医院药房便宜就买哪家,再好的药材也有吸收率的问题,越是好药吸收率越低,所以中药重点还是足量足疗程。
打个不太完全恰当的比方,您买了一副10元一天的普通药甚至乐色药,吃下去以后能吸收5块钱的价值,是因为这个药很垃圾,里面只有最多5元的有效成分。
现在您提高药材品质,换成100元一天,吃下去以后能吸收20块钱的价值,这个药确实有100元的有效成分,是好药,但人体的吸收能力是有限的、需要时间的,您的身体只能支撑吸收里面20元,剩下80都是浪费。
这么一看确实好药更好,但是性价比问题就很突出了,而且因为一副药里面好几味,成百上千的成分,不可能做到咱们说吸收20就买价值20的药。
建议老哥您,拼多多淘宝啥的,比如黄芪,买个三五家,每家少买点,对比一下,翻翻百度翻翻书,会学得非常快。
最后,还有一个事,不知道老哥您是随口开个玩笑,还是没明白里面的区别,牡蛎壳和牡蛎肉是不一样的,壳是钙为主、微量活性物为辅,主要是矿物质来源,价值在于补钙、调节生理机能,肉是高蛋白、高锌、高活性小分子的营养载体,价值在于补充优质营养、增强免疫、抗疲劳这一块,即便在中医理论里也是不混用的。
祝老哥早日找到心仪的好药。